2014年3月10日中午,和朋友一起吃饭,朋友是做企业文化培训的,水平挺高、做得还不错。中间在相互调侃的时候,朋友就说:“邵总,你的那些文章我都看过,你这家伙思路的确敏捷,我很少服人,但还是非常欣赏你的思路。不过说句心里话,整体上感觉,你还是太偏执、太有个性,而且你的那一套东西,根本没法copy(复制),即便你成立了自己的策划公司,恐怕还要靠你个人来主抓和支撑。”朋友讲得没错,而且看问题也入木三分,对此,邵珠富与之高度共鸣。
的确,在邵珠富看来,策划的确不属于儒家文化那一套,当企业发展好、顺风顺水的时候,也基本上是企业最得意和最好过的时候,很少有企业会想
每每中国历史变革的关键时期,起重要作用的是“道家”而非“儒家”,“道家”很多时候都起到一个惩治社会问题的“手术刀”的作用,从历史的角度看,不论是很早的庞涓孙膑,还是稍晚些的我老乡诸葛亮,抑或再晚些的梁山泊军师吴用,或明朝的刘伯温,基本上都是在社会变革的时期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角色,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,“道教”及其理念是一把惩治顽疾的“手术刀”。
而纵观中国历史,“儒家”文化思想就大不一样了,它靠稳定的思想教化着社会民众、稳定着社会的人心、影响着历代君王,所以在社会稳定发展的时候,儒教往往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。
朋友从事的企业文化培训这一块,对企业而言,无异于儒教对历史的贡献;而邵珠富所从事的企业策划这一块,扮演的角色则是道教对社会的角色。
从人群上看,儒教是“入世”的,历来都是用来教化百姓的,所以“从者众”,而“道教”讲究的是活在当下,超凡脱俗者往往都是极少数,所以往往“从者寡”。
从企业培训的角度我们也可以看得出,社会上企业文化培训的公司比比皆是,高水平的营销策划的则往往凤毛麟角,而且往往都“喜欢”单打独斗,策划人即便是活动频繁,但也仅限于与企业的董事长或者总裁这个级别和层面的,顶多是营销总监,这也是好多朋友对邵珠富为何天天要和好多老总在一起、天天和企业高层交流不甚理解的原因之所在。
从作用上来讲,道教的直接服务对象是极少数人:比方说,“张良”就是为“刘邦”为核心的少数领导层服务的,其他人只要执行就行;“诸葛亮”主要就是为“刘备”为核心的少数领导层服务的,其他人只要执行就行;“吴用”就是为“晁盖”或“宋江”为核心的少数领导层服务的,其他人只要执行就行,所以当“宋江”喝了毒酒后,“吴用”的作用也就不明显,故不久后也主动撒手人寰了;“刘伯温”就是为“朱元璋”为核心的领导层服务的,其他人只要执行就行……
策划人的价值就在于为老板或者老板为核心的少数高层出谋划策,其最大的价值就是在企业遇到问题或转型时发挥作用,而正常的企业文化培训,则往往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,而且,相对来讲,从业的人员较多,一套方案可以打天下,这个方案在这个企业讲了,换另一个地方往往也能够复制,或者略加个性后重复使用。
当然,昨天也谈到策划人个性的问题,邵珠富认为,没有个性的策划人不是真正的策划人,因为他们从事的工作必须与众不同、标新立异,这“与众不同”和“标新立异”就需要个性化的思维,在不同企业,邵珠富都讲过,当一个方案行业80%的企业都想到的时候,还是机会吗?你们搞企业文化培训的,可以一套讲义讲天下,一套讲义讲几年,我们策划人呢?每个企业的情况都是千变万化的,每个企业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,所以邵珠富至今还从未将一套方案拿到另一家企业用过,我想大多数策划人情况都与之差不多。这也是讲策划比讲企业文化更累的原因之所在,因为策划人永远都“在路上”,这就是策划人的宿命。
邵珠富,中国尖锐化营销理论创始人、中国1厘米营销理论创始人,国内诸多企业营销策划顾问,QQ1807311017